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桂林市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信息发布者:d237402627
    2017-08-29 11:35:39   转载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

    (一)土质:土壤肥沃,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挖深沟坑后)。

    (二)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水量充足,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

    (三)光照条件:光照充足,无大型的树木和建筑物遮挡养殖区阳光。

    (四)规模化养殖:最好选择集中连片的、能进行土地流转的、完成了田园化建设的田洞、交通便利、电力通达的稻田种养区。

    二、养鱼稻田的田间工程建设

    为了既要养好鱼,又要种好稻,有效地解决种稻和养鱼之间的矛盾,获得稻鱼双丰收,养鱼稻田必须按要求进行一些田间工程建设。

    (一)田埂改造。田埂的改造,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和养殖模式而定,主要有二种方法:

    1、土田埂改造:利用土田埂周围余土和田内土方,将稻田四周田埂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夯实,以防田埂坍塌,田埂顶部高出田面30-50㎝,顶部宽30-40㎝,必要时采用条石或三合土或用混合沙浆土护坡,厚度13㎝

    2、水泥护墙田埂改造:第一步,放干田水、待田埂和田内土壤干硬之后,加高加宽加固老田埂,田埂顶部高出田面30-50㎝,顶部宽30-40㎝;第二步,在田埂内侧挖深30㎝,宽10㎝基脚,搭好架子板,浇注厚58、高60-80的水泥混凝土护墙(含基脚30);同时,在田埂顶部覆盖一层5㎝厚的水泥混凝土并与侧面的护墙连接,方便生产管理和起到加固侧面护墙的作用。适当加宽侧面护墙底部水泥混凝土厚度,并添加木桩,确保坚固耐用。

    (二)鱼坑(宽沟)建设。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坑和鱼沟。鱼坑(宽沟)是稻田养鱼的关键性设施,鱼坑位置可选择在田的进或出水口的一角(最好选择在出水口的位置建鱼坑,便于实施新的捕鱼技术),田头坑式坑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35%左右;坑沟或宽沟式通常选择在稻田进出水口的一端或长边一侧,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510%;坑(沟)深50100(以去掉稻田表土层或挖至硬底层为准;土壤结构好,不漏水的稻田可深挖至100-150㎝),鱼坑形状视田块形状、大小等自然条件而定(方法:在稻田一角或一边用直线或弧形线切割出一个鱼坑(宽沟),这种鱼坑(宽沟)结构简单,省工省料又便于农业生产)。为了防止鱼坑(宽沟)内壁泥土的坍塌,用小树木条、竹片打桩编织成篱笆网,或者用砖石砌筑、水泥或混合砂浆抹面,永久性的就是用水泥混凝土堆砌。鱼坑(宽沟)与稻田之间建有小田埂,必要时可使鱼坑与稻田分开。小田埂高出稻田田面2530,高度略低于大田埂;小田埂宽度2030,便于行走;小田埂根据需要留几个宽100150与稻田相通的鱼类进出或进排水通道,每个通道口设置活动拦鱼栅板(以便在稻田施肥或喷洒农药或晒田或者捕鱼时,把鱼与田块隔离或集鱼于坑内方便农业生产)。鱼坑(宽沟)靠田埂边留出宽100200生态带,用于堆放鱼坑挖出的泥土种植蔬菜瓜果经济作物或者建设遮荫蓬种植瓜果遮荫等。

    (三)开挖鱼沟。鱼沟,是鱼从鱼坑进入水田的重要通道。养鱼稻田鱼沟布置的数量、结构、形状直接影响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益,具体视稻田的形状、大小而定。鱼沟面积一般占水田面积的5%左右,主沟宽60-100㎝,副沟宽30-50㎝,深到田塥(30-50㎝)。田块小的,鱼沟多设置成“一”字型、“十”字型,田块大的,鱼沟可设置成“丰”字型、“井”字型、“田”字型、“目”字型。鱼沟必须畅通无阻,不留盲道。鱼沟一般是在秧苗移栽后7天左右,即秧苗返青时开挖,也可在插秧前挖好主沟。

    (四)设置进排水口。稻田养鱼要选好进、排水口,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这样,进、排水时,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一般田块进排水口各设置一个,田块面积大的,且狭窄的要开多个。在设置进排水口时,排水口宽度要大于进水口宽度,如进水口宽度为40,排水口宽度要50左右,进水口要田面高10左右,排水口与田面平行或略低一点。进排水口要进行硬化处理即靠近水口的田埂两壁和底部要铺一层石板、水泥板或砖等平整材料(或者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建设),以防流水长期冲刷造成田埂崩塌,发生逃鱼或干水死鱼事故发生。

    每个进、排水口要设置拦鱼栅,避免跑鱼,拦鱼栅可用竹、木、砂网、尼龙网、铁丝网等制作,网目大小因鱼规格而异,安装时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内,左右两侧嵌入田埂口子的两边,宽度比进排水口宽20㎝,高出田埂约10㎝,拦栅务必扎实牢固,若在进水口内侧附近加上一道竹帘或树枝篱笆,可有效地防止鱼顶流跃逃与拦截渣杂塞拦而引起阻水或倒栏。

    (五)搭设遮荫蓬。夏热冬寒,稻田水温变化很大,虽有鱼坑、鱼沟,对鱼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鱼坑的上方设置于遮阳架,在遮阳架上种植蔓腾类的如葡萄,丝瓜等蔬果;一是为鱼鳖类遮阳,二是增加经济收入,三是可增添休闲旅游景观。

    三、稻田养鱼的基本模式

    稻田养鱼的模式:根据稻田养鱼工程模式可分为平板式(传统养鱼模式)、田头坑式、坑沟或宽沟式(稻鱼经作模式)。

    (一)平板式(稻田传统养鱼模式)。

    此种方式一般只对田埂进行适当的加高加固,在进排水口用竹片网或杉树枝作为鱼类防逃设施,不作稻田工程建设,有劳动力和时间的农户在插秧禾苗转青后,通过移栽1-2行禾苗,在田中央开挖“一”或“十”字型中央沟,便于鱼类活动和集中鱼类。稻田以养禾花鱼为主,人工放养鱼苗,不投饵料。桂北老百姓基本上采用该模式,主养禾花鲤,放养规格3-5㎝的禾花鲤鱼苗300-500尾,设计养鱼产量10-15㎏/亩。

    (二)田头坑式。

    此种方式的特点是在稻田内按田面积的一定比例开挖一个鱼坑。鱼坑的开挖面积一般为田面积的3%-5%左右,50100不强调开挖鱼沟,但可在插秧禾苗转青后,通过移栽1-2行禾苗,在田中央开挖“一”或“十”字型中央沟,便于鱼类活动和集中鱼类。主养禾花鲤,放养规格3-5㎝的鱼苗800-1200尾,要适当投喂米糠、麦麸、花生麸或煮熟的红薯、南瓜等饵料,设计养鱼产量25-50㎏/亩。

    (三)坑沟或宽沟式(稻鱼经作模式)。

    此种方式是在田头坑式的基础上挖一个较大的鱼坑或宽沟(实际就是挖一个小鱼塘,也称“田塘式”),总开挖面积占田面积的8%-10%,鱼坑设在稻田进或出水口一端,宽沟设在稻田的一边(最好设在出水口一边),呈长方形,深80-150厘米,上设遮荫棚。鱼坑(宽沟)距离田埂100-200厘米,此空间用于堆放开挖鱼坑的泥土,整平后种植经济作物。鱼坑(宽沟)与田交界处筑一高500px、宽750px的小埂。田内可据稻田面积大小建设环沟及中央沟作为主沟和相应的副沟,使坑沟相通。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养殖水体,可以参照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不同品种养殖,鱼产量也可达到50-150㎏/亩。

    1、养殖品种,放养时间、规格、密度见表1。

    1.主要养殖品种及放养标准

     

    品种

    种植模式

    投苗时间

    投放规格

    主养投放密度(/亩)

    配养投放密度(/亩)

    禾花鲤

    单季稻

    4-6

    3--250px

    1000~2000

    可搭配10㎝鲢鳙鱼种20尾。

    双季稻

    5月、7-8

    3~250px

    1000~2000

    泥 鳅

    单季稻

    插秧后10

    6cm以上

    2000~5000尾

    不建议配养品种;捕大留小

    双季稻

    插秧后10

    6cm以上

    2000~5000尾

    小龙虾

    单季稻

    5月插秧后

    2~4cm

    5000~10000只

    不建议配养品种;捕大留小

    双季稻

    插秧后

    2~4cm

    5000~10000只

    中华鳖

    单季稻

    稻田四季不干水,鳖种随机投放

    100g左右

    100只左右

    可投放100-150㎏田螺。

    双季稻

     

    2、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投喂米糠、麦麸、花生麸和配合饲料或煮熟的红薯、芋头、南瓜等。鱼种放养2天后开始投喂,每天投喂量视水温、水质、天气、鱼的摄食强弱而定,一般以投喂后1h左右吃完为宜。分上午9时和下午5时两次定点投喂到鱼坑、鱼沟中。

    3、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在鱼沟、鱼坑处安放渔网或防鸟网(线)防鸟,并及时清除随水带入的敌害生物和水禽;养殖小龙虾和中华鳖的稻田,在种苗放养前,要先安装好防逃防盗设施。田埂内侧粉刷光滑,田埂顶部可预留园孔等活动设施,以备需要时方便安装防逃防盗设施。

    四、稻田养鱼日常管理

    (一)放鱼前期工作。

    1、鱼种投放前的稻田消毒。养鱼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清田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生石灰有改善土壤ph值(酸碱性)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秋冬季的无水稻田每亩用生石灰70kg左右,加水搅拌后,立即均匀泼洒;若稻田带水消毒则亩用生石灰100kg左右,加水搅拌后,立即均匀泼洒。用茶枯清田消毒,水深250px时,每亩用5-10kg。用漂白粉清田消毒,水深250px时,每亩用漂白粉4-5kg。用时先将漂白粉放入木桶内加水稀释搅拌后,立即均匀泼洒。

    2、鱼种消毒。禾花鲤、泥鳅和中华鳖苗放养前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再缓缓倒入鱼坑中。小龙虾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

    3、注意放鱼时水温差。即运鱼器具内的水温与稻田的水温相差不能大于3℃,因此在运输鱼苗或鱼种器具中,先加入一些稻田清水,必要时反复加几次水,使其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把鱼缓慢倒入鱼坑或鱼沟里,让鱼自由地游到稻田各处。

    4、投放试水鱼。如用化肥做底肥的稻田应在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放鱼前先用少数鱼苗试水,如不发生死亡就可放养。

    (二)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田,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经常检查拦鱼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雨季注意防洪防逃。夏天水温较高,应防止鱼坑、鱼沟的水位过浅,并注意加注新水,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避免发生缺氧死鱼。稻田排水或晒田时,应先清理好鱼沟,让鱼自由游进鱼沟中,切忌排水过急而造成鱼搁浅干死。做好日常养殖记录,定期检查生长情况,作为调整投喂量及捕捞的依据。

    (三)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后每月或者每季度,每m3水体用生石灰20g或强氯精0.3mg0.5mg,溶水后泼洒鱼坑一次;生石灰与强氯精交替使用。禾花鱼稻田养殖一般不需消毒防病。

    (四)捕捞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遵循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技术规律。在早稻收割时将尾重约50g的商品禾花鱼起捕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先集中于鱼坑、鱼沟中暂养,待晚稻禾苗返青后,再将鱼放出大田继续饲养到晚稻收割前后再起捕;仍不达商品规格的,在晚稻收割后继续灌深水实行冬闲田精养,待冬末春初再捕捞上市,也可转到次年的早稻中继续饲养。无条件进行冬季养殖的,可转入其它水域饲养。捕鱼时,先将鱼沟疏通,打开排水口,缓慢排水,使鱼自然集中于鱼坑或鱼沟中,用捞网捕获。

    五、水稻管理

    (一)水稻品种选择与种植。

    1、选择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好、抗病力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

    2、插秧时适当调整疏密,尽可能与未开挖鱼沟、鱼坑前整块稻田禾苗株数持平,而且充分利用鱼沟两边的边行优势,合理密植。每亩插秧1.2—1.8万蔸。

    (二)稻田施肥。

    1、肥料种类:宜选配方肥或用单质氮、磷、钾肥复配。一般亩施纯氮10-12kg、五氧化二磷3-4kg、氧化钾8-10kg。其中:氮肥30%作基肥、40%作分蘖肥、30%作幼穗分化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幼穗肥。最好的方法是猪,牛等动物发酵粪便,每亩施基肥500-750公斤,追肥每次50公斤左右,可采用化肥与农家肥混施效果更好。

    2、施肥时间:插秧前1天~2天施基肥(农家肥可提前15天左右),插秧后7天~10天追施分蘖肥,幼穗分化二期施幼穗分化肥。每次追肥时应排水露田,让鱼自然集中于鱼坑或鱼沟内再进行施肥,肥料应尽量避免直接撒落到鱼沟或鱼坑中。同时,追肥不宜用碳铵,用氯化钾作追肥时,应少量多次,以防氨和氯离子对鱼的毒害。具体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参考表2

     

     

    2. 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单位 kg/

     

    基肥

    分蘖肥

    幼穗分化肥

    纯氮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

    纯氮

    氧化钾

    纯氮

    氧化钾

    3-3.5

    3-4

    4-5

    4-5

    2-3

    3-3.5

    2-3

     

    (三)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按每3.3hm(公倾)安装一盏杀虫灯的标准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利用和保护好害虫天敌,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使用杀螟杆菌及生物农药Bt粉剂防治螟虫。

    3.化学防治。重点防治好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农药使用标准见表3)。

    (四)病害防治。

    选择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采取正反面喷,使药液尽量喷洒在禾叶上,尽量避免农药洒落水中。水剂型农药的使用时间宜在中午无露水时进行,粉剂型则宜在上午露水未干时施用。稻田养殖用药安全剂量见表3

    ()田间管理。

    插秧时田面水深2-75px,整个水稻生长时期均要求保持鱼坑、鱼沟中有一定的水位,田面湿润,一般不需耘田。幼穗分化后灌水淹没田面250px500px,至收割前10天排出田水,露出田面,利于收割。对排水不良的稻田,平时注意更换新水以防烂根。在晚稻秧苗返青期,经常灌注新水,防止田水浅、水温过高,影响养殖品种的摄食与生长。

    (六)水稻收割。

    平田面收割,稻草不宜还田。

    3.稻田养殖农药使用安全剂量

    发布员:申伟正   审核员:申伟正   审核日期:2017-05-09 10:28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