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桂林制造产业走上“绿色制造”之路

    信息发布者:d237402627
    2017-09-10 11:03:11   转载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 


    同时,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制造”摆在突出位置。所谓“绿色制造”,就是工业企业在设计、生产、包装、回收等环节,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过程。这意味着,“绿色制造”体系将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支柱来源于工业。但在保护旅游资源与发展经济之间,要取两全,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为此,桂林的企业和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构架“绿色制造”的格局。 


    绿色理念融入生产 


    14日上午,记者来到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们正在刚修建完成的易拉罐包装线主体大楼里忙碌。该公司环保能源部的工作人员小杨介绍,在包装方面,公司今年6月份完成了柔性包装及易拉罐包装的包装线主体改造。“易拉罐安全环保,不易破碎,相比玻璃瓶包装而言,易拉罐原材料可以有效回收,再加工方便.而且对于能源回收再利用这块,使用易拉罐包装可以降低啤酒生产的能源消耗。” 


    而在产品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方面,记者现场看到,在原来污泥减量与综合利用、沼气综合利用等措施的基础上,该公司刚刚完成了3号厌氧罐的改造和调试运行。小杨表示,这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厌氧的处理效率,也使得沼气产气的效率提高。此外,在生产和制造环节,也充分推广使用高浓发酵工艺和糖浆工艺,以节约能源。 


    在位于瓦窑的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车间内自动化水平较高,车间量裁工位上,工人在机器上摆好裁片定位,按下按钮,就可以自动裁剪出标准无误差的一沓同标格的布片,实现大批量、标准版型生产。据悉,桂林溢达制衣厂年产成衣量达到了300万件,车缝效率突破了95%,可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节省原料。 


    政府推进绿色试点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由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把“绿色制造”摆在突出位置,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桂林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不断引领城市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因其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平衡,面临环境空气质量下滑的严峻形势。 


    为了加快推进桂林绿色制造,记者从市工信委节能科了解到,今年初市工信委制订了《桂林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在积极推进燕京啤酒(桂林漓泉)、溢达纺织、三金药业、君泰福电气4家企业和桂林经开区参加自治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示范试点建设。 


    “绿色制造”就是效益 


    企业朝“绿色制造”方向进行升级改造,实际上也是在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环保能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寡头贴身肉搏阶段。同时,近年来啤酒行业增幅下降到个位数,销量减速,导致行业的消费升级、产品升级大幕就此拉开。在此背景下,公司增扩易拉罐啤酒生产线,不但节约能源,还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目标一致。 


    记者了解到,预计到2018年,该公司易拉罐啤酒产量可达到25万吨,易拉罐啤酒相比瓶装啤酒,每吨可以多创造利润约380元,全年可以增加经济效益9500万元。 


    除了生产线的改造升级,企业在新建项目时,更是将“绿色”当作设计标准之一。 


    “我们新建的九美桥‘十如’项目,在进行概念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绿色环保及节能的理念。”桂林溢达对外关系及物业管理副总经理徐衍宁介绍道,该项目是溢达投资20亿元建设的纺织行业标杆式工业旅游项目。该项目依照地势而建,尽可能少地破坏环境,未来将建成集纺织成衣工艺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博物馆、当地艺术和文化体验馆及纺织林等多区域于一体的“零排放”的“园林式绿色工厂”,展示一个生态导向型的先锋示范性发展模式。 


    徐衍宁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但我们更看好‘十如’项目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在采访中,燕京啤酒(桂林漓泉)、溢达纺织、君泰福电气等企业负责人均表示,通过充分考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资源造成的影响,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可以整体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与企业利益一致。 


    打造桂林工业“绿色”格局 


    据市统计局统计,今年1至3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64.60亿元,同比增长8.0%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24亿元,同比增长23.3%。 


    与产值增长相对比的是,桂林能耗、碳排量的数字走低。 


    根据自治区2016年底下发的“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考核结果显示,桂林市“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18.87%,万元G D P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下 降17.87%,排在区内前列。同时,与2015年相比,全市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0立方米以下,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 


    市工信委节能科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桂林市将统筹推进全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以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此外,桂林还将加大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强化产品全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降耗监管,加快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持续平稳发展。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创建8家绿色示范工厂、2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产品、1个绿色产业链。”他对记者介绍了桂林这样的“绿色”初步格局。

    本文来自: (广西招商网 http://gx.zhaoshang.net/) 详细来源参考:http://gx.zhaoshang.net/2017-06-20/561919.html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